查看原文
其他

太原这座城——是否也是你眼底心底的那座母亲城?

2015-03-10 张珉 太原道




太原这座城,总是给人以特立独行、与众不同的感觉。它质朴平和,宽厚包容,易于亲近,但同时又让人备感遥远和陌生,即使许多本地人,也读不懂他背后的沧桑,看不透他心底的故事。

大约十年前,南方一所名牌大学做了一次知识小测验,其中一道题目是山西的省会在哪里,出乎意料的是,大多数天子骄子们居然没有回答出来。对于这条新闻,有着种种不同的诠释,有人解释说应试教育使得很多学生连基本的地理常识都极度缺乏,还有人在感慨太原的闭塞与落后,称它是最不具知名度的省会城市,一些太原人也在跟着自嘲:我们生活在中国最大的县城。

太原果真如此不堪吗?当然不是,去问问历史学者和文化名人,有几人不认为太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许多海外华人没听说过大陆那些新崛起的繁华都市,但却知道深处内陆的太原,台湾的小学课本里,就有太原的故事。

然而,历史的辉煌与文化的厚重是无须辩驳的事实,经济的落后与思想的保守也是不争的现实,两者之间如此巨大的反差,正是需要我们直面的尴尬,如何缩小这种反差甚至逆转,则是我们必须承担的使命。

我的身边,总有一些人不耐烦甚至不屑我提及太原的历史和过去,他们说:总是纠结于这些陈年旧事有意义吗?对于活在当下有用处吗?我说:有,当然有!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历史和文化最需要的就是传承,而不是割裂,总结历史、梳理文化正是为了继往开来,正是为了当下和未来。


  太原,唐尧故地、战国名城、秦汉重镇、北朝霸府、盛唐北都、明廷九边、晋商故里、民国模范省省会、能源重化工基地,拥有5000余年文明史,2500余年建城史。
  太原之名,简而言之,就是大平原的意思。《尚书》、《禹贡》里“台骀宣汾”、“大禹治水”于太原的篇章表明,早在文明之初,先人就已经用“太原”来称呼位于汾河谷地的这片平原,使之成为历史最久远的中国城市名称。公元前247年,秦国设置太原郡,“太原”从此由地理泛称转变为行政建置名称。在以后的岁月里,虽然因为行政建置的变更又先后被称为太原道、太原路、太原府、太原市,但“太原”之名,延续五千年而不改。中国的众多城市,其名称常随着历史风云的变幻的变换,北京就先后使用过二十多个名称,始终沿用古称者,唯有太原。
  汉代曾将全国划分为十三个州刺史部,太原是并州刺史部所在地,从此太原也被称做并州,而且以“并”做为简称。“山光凝翠,川容如画,名都自古并州”,宋代词人沈唐的词句成为吟颂太原的传世名句。早在春秋时代,汾河之西、晋水之畔就耸立起一座名为晋阳的城池,以此后相当长的时间里,晋阳城一直是太原最高行政机关、军事机关的驻地,并几度成为王朝的北京或北都。公元979年宋太宗赵光义下令毁灭晋阳,千年重镇虽然毁于一旦,但做为太原的雅称却一直流传到今天。民间传说,太原有一条龙脉纵贯南北,为这座城市凝聚了王者之气,一个又一个王侯将相、乱世英雄凭借太原完成了化蛇为龙、黄袍加身的华丽转身,这些真龙天子们为太原赢得了龙城的美誉。“英雄立马起晋阳,叱咤青史尽锋芒。龙城何惧水火劫,余脉犹能铸辉煌。”这首绝句,回顾的正是那段龙城岁月。

  太原这座城,历经沧桑,几度兴衰。在漫长的封建时代,以北方为重心的政治格局和山西“表里山河”的地理优势成就了太原的传奇与辉煌,这座偏居一隅的雄藩巨镇曾一次又一次左右中国历史的走向。春秋末年晋阳之战,三家分晋,便利了强秦对六国的统一;汉文帝刘恒“龙潜太原”,一飞冲天,开创了中国第一个盛世“文景之治”;北齐高欢父子在太原建立“霸府”,坐拥南北朝半壁山河;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太原定都长安,一手掀开灿烂夺目的盛唐气象;五代乱世,后唐、后晋、后汉沙陀三王朝先后凭借太原问鼎中原,夺取中央政权;辛亥革命,太原成为全国第三个响应武昌起义的城市,直接震动京师;及至民国,做为模范省的省会,太原在中原大战和抗战初期也对全国政局和战局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曾经的金戈铁马繁华旧梦如今已成过眼烟云,那些在这片土地上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也都离我们远去,但不知不觉这城市的历史已记取了他们的笑容,无论在散落各处的279处文保遗存前,还是在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里,我们都能追忆起太原这座城曾经发生的一件件往事,追寻到他们过往的足迹。
  太原这座城,最知名的遗存非晋祠莫属,它是唯一保留至今的西周诸侯国宗祠,也是中国北方园林的代表。水镜台寂静的戏台不再唱古演今,当年无论是闲庭信步的诗仙李白,还是来去匆匆的范仲淹、欧阳修,无论是为民祈雨的于谦,还是考古探幽的梁思成林徽因,以及祷于祠下的李渊和题写《晋祠铭》的李世民,他们留在晋祠的故事使得水镜台上演出过的任何一出戏剧都要为之逊色。
  晋祠的背后是天龙山,北齐高欢父子在这里雕凿了永恒的印迹——天龙山石窟。适度的比例,写实的形象,浓郁的生活气息,它们无疑代表着我国石窟艺术的最高成就。
  与天龙山相连的是龙山,当年,全真教邱处机侍行弟子宋德芳在这里开凿了规模宏大的道教石窟,全真七子和宋德芳自己都成为造像主题,这便是我国唯一现存的道教石窟——龙山石窟。
  龙山不远即是蒙山,蒙山晓月是为古晋阳八景之一,北齐时代开凿的高达66米的蒙山大佛,今天依旧慵懒地坐在山石间。
  蒙山主峰侧畔,一座神秘的石头城堡绵延于风峪之中,它就是国家历史文化名村店头,这座庞大军事城堡诞生于西晋五胡乱华的烽烟中,它的创建者就是以闻鸡起舞和喋血晋阳而闻名的诗人刘琨。
  风峪口外的沃野之下,埋藏着一座让无数乱世英雄功成名就的千年重镇,它就是号称“里三城、外三城”的盛唐北都——晋阳,这处唯一完整保存了隋唐城市建制风貌的古代遗址,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做为晋阳古城遗址公园的前导和示范,明太原县城复兴工程已经先期开工,一座拥有600多年历史和大量文化遗存的明代县城即将涅磐重生。
  晋阳古城遗址周边风水绝佳的先天条件,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古代贵族墓葬,二十余年来,这里的每一次考古发掘都震动了史学界。这其中,文物价值最高的当属金胜赵简子春秋大墓,这座墓葬出土了壮观的车马坑和两千多件青铜器,仅代表诸侯王身份与地位的七鼎就有两套,其中的一尊镬鼎是迄今所见春秋时期最大的鼎。艺术价值最高的是王郭村北齐娄睿墓和王家峰北齐徐显秀墓,墓中精美壮观的大型北齐彩绘壁画填补了我国美术史上的空白。同样是王郭村,1999年出土的隋代虞弘墓成为当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墓主人来自于遥远的虞国,带有强烈异域风情的汉白玉石椁,是中原地区发现的唯一具有准确纪年的反映中亚文化的考古资料。
  东山脚下的王家峰紧邻郝庄村,做为太原标志的双塔,就座落在郝庄。虽然并没有多少人知道双塔寺的建设初衷是为了兴盛太原文运,但从雁丘的重建、明太原县城复兴工程的开工,我们可以看到太原人对挖掘文化积淀与恢复文化自信心的重视,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太原这座城,必将迎来文化复兴的一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